近日,《人民日报》整版刊发《光大银行: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报道光大银行在光大集团的带领下,紧密围绕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着力打造六大特色业务品牌,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大局,切实践行金融央企责任担当。
1
聚焦“五篇大文章”,
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
做好科技金融文章:光大银行通过构建“强服务、强产品、强生态、强行研、强数智”的“五强”特色支撑体系,推动建成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高度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全产品要素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末,光大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增速连续2年高于40%,推动科技金融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做好绿色金融文章:构建“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以分层、分级、分群方式形成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依据重点支持的产业发展方向,前瞻布局绿色业务,为不同领域绿色金融客群提供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光大银行发挥绿色金融资源配置功能,全力探索创新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紧抓生物多样性、碳市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气候投融资试点等前沿机遇,梳理形成涵盖企业金融、零售金融、金融市场绿色板块、绿色租赁、ESG投资等领域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做好普惠金融文章:在业务规模拓展、服务模式创新、产品体系优化以及支持“三农”发展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为小微企业和“三农”群体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聚焦“科技+创新型”“园区+集群型”“生态+场景型”客户,推出信用类、抵押类、担保类和科技类普惠金融“3+1”系列通用类线上产品,建设客户线上统一申请入口,加快与企业、供应链、场景数据的对接,持续提升线上化金融服务能力。开展“服务粮食安全 助力种业振兴”专项营销行动,持续丰富乡村全面振兴产品库,积极服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质量发展。
做好养老金融文章:发挥“一个光大”协同优势,打造“养老账本”和“养老规划”两大专业工具,深耕“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业务板块,按年龄划分“致青春、致奋斗、致担当、致岁月”四类重点客群,聚焦“日常开支、稳定收益、财富管理、风险保障、代际传承”五类需求,切实提升养老客群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完善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建设,实现储蓄、理财、基金、保险产品全品类供给,提供总计超650款养老金融产品。强化线上服务体验,推出手机银行“简爱版”,支持通过智能语音输入功能指令。提升线下适老化服务水平,创建64家养老金融服务中心,打造光大养老金融特色品牌。
做好数字金融文章:光大银行通过数字技术赋能金融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和业务效率。通过“光大云缴费”平台,构建“生活+金融”场景服务生态,推动金融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光大银行全面提升数字化经营与产品创新服务能力。围绕重点客群,提供数字供应链、产业链服务,建立线上化、平台化的产品服务体系。
2
着力打造六大特色业务品牌,
提升市场竞争力
“阳光科创”:打造科技金融品牌,助力企业成长。在经营策略上,围绕客户和行业采取差异化经营策略,通过“五强”特色支撑体系赋能提升科技型企业服务质效;在产品创新上,通过灵活的利率定价模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精准的金融支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阳光财富”:构建财富管理服务体系,满足多元需求。在产品体系建设上,聚焦居民多元化、多层次财富管理需求,发挥养老金融等特色产品优势,推动多场景融合,丰富产品谱系。在服务体系建设上,以数据为驱动,精准匹配各层级客户财富管理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
“阳光交银”:构建交易银行服务体系,培育特色品牌。以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数据,连接金融机构和产业链上下游数以万计的中小微企业。做深做透“跨境生态、链融生态、财资生态”,构建集本外币、境内外、区内外、离在岸服务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发挥交易银行产品谱系广、轻资本占用、拉动资产负债、综合收益高及批量拓客作用,不断提升全行金融服务能力。
“阳光金市”:提升金融市场投资能力,服务多元市场。把握市场主线,做优自营投资业务,丰富投资品种,持续推进专业化经营,服务实体经济。在风险管理上,坚持底线思维,筑牢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优化金融市场业务交易流程,完善多层次报告监管体系。
“阳光投行”:打造投资银行服务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聚焦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客户,充分发挥投行业务轻资本、轻资产、创新性强、灵活度高的特点,通过债券承销、撮合、并购、股票回购增持贷款等业务,积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服务,不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光大云缴费”:打造数字金融生态,助力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做大做强,构建“生活+金融”及“用户+客户”的场景金融服务生态,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线上缴费体验。截至2024年,该平台服务人次已超过33亿次,覆盖水、电、燃气等1.79万项缴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