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内信贷产品收益平均约3.7%,3-6个月到期产品约4.68%,6个月至1年期产品收益则有5.19% 。
2008年是信托贷款类产品的火热年。与打新股产品一样,这类产品是时世造就的英雄。
不同的是,打新股是由资本市场的浮沉造就,而信托贷款产品的兴亡则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主导。
根据理财周报统计,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3月10日,共有大约1343款信托贷款类产品到期,这些产品到期年化收益从1.7%-7.4%之间不等,这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产品期限长短、银行让利多少以及信贷资产的质量如何。此外,货币政策的松紧也会直接影响这类产品的发行量,从而间接影响其收益率。
3个月产品平均收益3.7%
半年至一年期5.19%
总体来说,绝大部分信托贷款类产品是按产品成立时规定的预期收益率来支付到期收益率的。
但在比较同业之间信贷产品的收益率时,银行一般将信贷产品分为3个月内、3-6个月内、6-12个月、1年及以上四种期限来分别进行,一般来说,期限越短的信贷产品其收益会越低。
根据理财周报统计,2008年1月至今到期的信贷产品中,3个月内信贷产品收益平均约3.7%,3-6个月到期产品约4.68%,6个月至1年期产品大约5.19%。
根据本报统计,2008年1月至今到期的信贷产品中,年化收益最低的50款产品,一部分由国家开发银行做担保,产品风险低;一部分产品无担保。因为在2008年5月底,银监会下发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停止对融资性信托的担保业务,规定商业银行原则上不再做出担保。
但从产品风险上看,信贷产品几乎从未发生违约现象,风险等级为最低级别。从资金投向来看,这50款产品中,80%以上产品用于向有关企业发放贷款,或用于补充企业的现金流,或用于建设相关项目。
2008年1月至今,光大银行2009年阳光理财“T计划”第1期产品3的年化收益最低。该产品产品投资期限非常短,仅为13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7%。
该产品收益率低,一方面是由于产品期限短,此外,产品发行时段也影响收益率。光大银行2008年9月发行的2008年第37期阳光财富T计划产品3,募集资金用于向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优先公司提供信托贷款。该产品期限也为8天,但年化收益达3.3%。主要是由于2008年10月之后央行多次降息,信贷产品收益率普遍下滑,因此在2009年1月份发行的2009年阳光理财“T计划”第1期产品3,在收益上自然要产生萎缩。从信贷产品收益最低50款产品中可以看出,收益最低的前20款,基本都是于2008年12月及其之后发行。
此外,同银行在同时段发行的同期限产品,许多都存在收益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部分因为贷款项目的质量。
从信贷产品的收益情况来看,一些发行量小的城市商业银行反而愿意让出更多的利润给投资者。比如,杭州银行、渤海银行、上海银行、深圳平安银行发行的一年期信贷产品,收益率能达到7.5%-9.5%之间。
财政政策影响信贷产品大格局
2008年10月底,中信理财快车计划0817期13号实际到期收益率比预期收益率低了0.19个百分点。紧随其后,北京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的信贷产品出现了大批提前终止的情况。
财政政策对信贷产品收益率的变化,突然变成现实呈现在投资者面前。
2008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接下来的三个月内央行三次下调存款利率,四次下调贷款利率。
受此影响,到去年年底平均收益率下降大约1%,自此之后,央行每次降息,都伴随着大批信贷产品提前到期,因为企业通过提前结束这类产品更节约借贷成本。
不仅如此,信贷产品的发行量格局也开始下滑,信贷产品曾在2008年7月-9月达到发行高峰,10月份开始发行大减。原因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企业可以向银行直接借贷,而不用绕道信贷产品变相贷款,银行也可从直接放款中得到更高的利息收入。
但因为国内资本市场波动剧烈,投资者倾向于低风险的产品,因此虽然信贷产品发行量和收益率双双下滑,但抢购之风更甚往日。比如招行2008年推出的“金葵花”尊享——招银进宝之信贷资产理财计划,经常在销售开始10分钟后即被抢购一空。某些银行在发行信贷产品时,甚至提前提醒本行客户在7点钟之前前往银行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