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9年加入保险业,到现在担任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敬臣在保险行业度过了人生的黄金20年。回顾这20年的人生经历,张敬臣感到很欣慰,自己选对了行业,特别是自2000年从海外市场到中国内地来“创业”,他觉得自己的生活“每一天都很丰富”。
保险:从牵手到相爱
1988年,香港出生的张敬臣和家人一起移民加拿大多伦多市。多伦多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的背景让他有机会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这条路看起来顺理成章,顺风顺水。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做保险的朋友让张敬臣认识了保险业,并对做一名保险代理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做一名保险代理人很灵活,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空间也很大。”张敬臣说。于是他毅然放弃了会计师事务所轻松的“白领”工作,做了一名保险业务员,并很快进入角色。不久,因为表现出色,张敬臣被选拔参加了公司的“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成为代理人渠道的一名内勤管理人员。在后来的近10年时间里,他在公司很多部门担任过不同职位,逐步成长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并对寿险公司和寿险行业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
“入世”带来更多机会
在加拿大生活的十多年里,张敬臣也常回香港和朋友小聚,很多从事保险业的朋友也邀请他回香港发展。1997年之后,香港人对内地有了更多的了解,人们惊讶于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所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余,也对逐渐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充满期待。2000年,张敬臣决定接受朋友陈德仁(注:光大永明人寿第一任CEO)的邀请,一起到内地“创业”。张敬臣回忆,“我当时的想法是,在加拿大的工作很安稳了,几乎没有什么挑战,而内地的保险市场正在逐渐开放,入世之后还会有更快的发展,在这里工作一定有很多新鲜的内容,这很吸引我。”“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在加拿大工作的时候,就很熟悉永明金融。它是加拿大最大的保险公司,也是一家非常稳健、成功的跨国金融集团,在加拿大几乎家喻户晓。当我知道永明金融要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的时候,我跟自己说这是个不错的机会。”
当时永明金融已经和光大集团达成了合作意向,光大永明的管理班底初具雏形,但是公司仍在筹备阶段,还没有开始经营业务。2001年12月10日,卡塔尔多哈清脆的槌声敲开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门,也启动了中国寿险业加速发展的引擎。2002年4月22日,光大永明人寿作为中国北方第一家合资寿险公司在毗邻北京的直辖市天津正式营业,这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第一家开业经营的合资寿险公司。
稳扎稳打 步步为营
张敬臣在光大永明的第一个头衔是市场开发副总裁,负责战略规划部、市场部、产品部等多个部门,这份工作,他做了整整5年。5年间,他对中国市场有了更多的了解。“2002年和2003年,我们只在天津市场做业务,环境相对单一。2004年,光大永明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分公司,市场一下子大了一倍多,竞争对手从几家增加到几十家,员工们的工作状态也马上有了变化,视野更开阔了。”2005年,光大永明又在杭州设立了第二家分公司。“我们选的都是竞争激烈的‘一级战区’,这也是光大永明股东双方的战略思路。一方面我们对自己的实力很有信心;另一方面,我们也渴望通过竞争不断完善自己。”
2005年8月,张敬臣升任光大永明高级副总裁兼首席销售总监,统管全国渠道和分支机构。2007年9月,他又接任光大永明“掌门人”,成为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这3年多的时间里,光大永明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先后开设了南京、上海、广州分公司,重庆分公司也获准筹备,经营地域从环渤海、长三角拓展到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并在代理人、银行保险之外,建立了团险、高端理财、电话行销等渠道,公司保费收入也直线递增。2002年-2007年,公司规模保费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22%,内勤员工从最初的十几人增加到600多人,业务人员超过4000人,分支机构达40多家。其间,张敬臣也和其他来中国保险市场打拼的“洋派”经理人一样,对南方和北方市场的差异、城市和郊县的不同都有了更为直接的体会。“我们会根据自己的资源,对每个市场执行有区别的策略,或者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目标控制步伐和速度,但是大的原则和方向始终是一致的,那就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整合优势 打造百年老店
短短6年时间,光大永明从一家区域性公司成长为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寿险公司,其发展速度和规模都超过公司成立时的远景规划。随着光大永明一路走来,作为公司“元老”之一的张敬臣认为,“我们最大的优势之一是股东优势。”光大永明的外方股东永明金融和中方股东光大集团都是金融企业,这在国内合资寿险公司中非常少见。因为有相近的经营领域,股东双方更容易就公司的经营策略达成共识,运作起来更为高效、顺利,这也让很多同业羡慕不已。
“永明金融有140多年历史,也很了解中国市场,给了我们很多技术、经验支持。我们很多产品研发、市场策略的基础都是自己调研的第一手资料。”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永明金融早在1892年就在中国设立过分支机构,而且到20世纪20年代,已经发展为在华最大的外资保险公司,后来因为二战爆发被迫离开中国。1995年又重新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并且在1999年获准筹备合资公司。
“光大集团旗下有保险、银行、证券等多种金融优势资源,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很多便利。比如在银保方面,目前光大银行已经在光大永明的机构所在地开放了所有银行网点来销售光大永明产品,我们也在为光大银行、光大证券等公司提供雇员福利保障计划。”
光大永明的第二个优势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创新政策带来的发展机会。2008年下半年,光大永明作为总部在天津的企业率先同业开发出第一款符合天津滨海新区补充养老保险试点政策的个人年金产品“尊逸天年补充养老计划”,并在9月10日售出第一单,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试点补充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同时,光大永明的团体补充养老保险(万能型)也已经获批上市。此外,光大永明人寿还一直在与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合作,作为唯一的寿险合作方为天津市大额医疗费救助业务提供管理式保险服务。未来,光大永明还将立足天津,紧跟滨海新区“先试先行”政策,积极探讨更多产品、服务、资金运用等多方面的创新形式。
而在张敬臣看来,公司的第三个竞争优势是员工的执行力。他认为,保险公司适逢中国市场高速成长的机遇,发展战略固然重要,战略制定之后,就是执行的过程。2008年,光大永明在公司内部推动了执行力文化,从公司定岗定编、奖惩制度、动力机制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了公司执行力,收效显著。“我们的目标是要打造一家令人瞩目的寿险百年老店。为了实现这一愿景,我们将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坚定不移地秉持‘诚信正直、以客为尊、追求卓越、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建设光大永明自己的企业文化、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张敬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