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去年开始积极进行贷款结构调整,已经在对国开行担保贷款进行置换了。”1月13日,光大银行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光大银行是与国开行合作贷款较多的银行之一。上述人士介绍,最高峰时期合作贷款约1000多亿元。但考虑到收益率、开发基础客户等因素,光大银行去年开始对国开行担保贷款进行置换。
此前,国开行担保的贷款风险权重为0,不占用商业银行的风险资本,多家银行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与国开行进行合作的。但根据银监会的规定,国开行转制后提供的担保业务,将按照商业银行确定风险权重。
这意味着随着国开行转制完成,这些商业银行的风险资本要进行重新计算。“对我们风险资本的影响并不大,但考虑到综合收益,我们计划今年全部退出。”光大银行人士表示。
"国开行转制后合作贷款怎么处置,我们还在观察。" 另一家商业银行人士表示,"期限也不长,也不会有新的联合贷款,我们的存量合作贷款等到期后就结束了。"
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透露,事实上,有关部门去年开始已经叫停了国开行担保的合作贷款。
而银监会近日印发的《关于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第六项措施为"支持信贷资产转让,合理配置信贷资产"。但据知情人士透露,银监会的支持也是有前提的,依然强调不得在信贷资产转让中设置显性或隐形的回购安排等。
担保贷款风险权重上升
国开行的担保业务为数巨大,根据其网站公布的2007年年报,截至2007年年底国开行财务担保合同共计人民币约4200亿,其中包括为投资者通过信托形式对某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供的融资作出的财务担保,计人民币776亿元。
而2007年年底国开行贷款余额为2.2万亿,财务担保合同余额占贷款余额比例约为19%。
国开行内部人士介绍,国开行的财务担保合同除了对信托融资的担保,主要是与其他商业银行的合作贷款,即国开行开发贷款客户并提供担保,由其他商业银行发放贷款。
上述光大银行人士亦表示,国开行向地方政府承诺了大量项目,但自己的贷款计划不能满足这些贷款承诺的要求,就会以国开行的信誉进行担保,由其他银行发放贷款。
一位熟悉合作贷款操作的股份制银行人士亦介绍,在操作时,国开行从自己整个贷款的盘子中拿出一部分,或者从整个贷款期限中切分出一段时间,通过联合贷款方式转给商业银行。国开行向商业银行收取担保费,也表现为国开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国开行人士表示,合作贷款一般是一年期、两年期,到期就由国开行收回项目。
事实上,光大银行与国开行合作是因为在重组前资本充足率不达标,扩张其他贷款有困难。而国开行合作贷款占用风险资本的权重是零,光大银行得以扩大贷款规模。光大银行年报显示,光大银行2006年新增的贷款净额为487亿元,而当年与国开行合作新发放的贷款就达516亿元。
“国开行能与这么多商业银行合作,发放了这么多担保贷款,表明商业银行对国开行的项目是认可的。”国开行内部人士称,像光大等商业银行与国开行的合作是很积极的。因为国开行手上有很多大项目,而且国开行还给项目提供担保,在做合作贷款时,国开行承诺回购,所以对于合作银行而言,一点风险也没有。
光大银行人士也坦言,通过国开行合作贷款有效地控制了贷款风险,“之前我们资产质量本来就不好,如果贷款再出现大规模不良将导致更不利的局面,所以这一阶段不敢再冒风险”。
清理与观望
由于对国开行合作贷款的议价能力较弱,这部分贷款也拉低了光大银行的净利差。
“合作贷款因为是无风险的,所以,贷款收益率较低。”一家曾与国开行有过合作的中小银行人士称。
光大银行在完成重组、资本充足率达标后开始积极进行贷款结构调整,其中就包括对国开行合作贷款的退出。
“资本充足率达标后,我们可以扩张其他客户的贷款。”光大银行人士表示。
此外,与国开行合作的贷款都是国开行的客户,在存款、结算方面给光大银行带来的收益有限。在资本充足率达标可以扩展其他客户后,就开始考虑对国开行合作贷款实行退出,更多开发自己的基础客户。
上述人士介绍,一方面是对已经到期的合作贷款不再延期,另一方面通过发放信托理财计划将这部分贷款置换出去。“我们去年发放了大量国开行担保贷款的信托理财计划。”
而在国开行贷款风险权重上升后,光大银行计划加紧退出这部分贷款。“毕竟在重组后,我们的资本充足率也不算高。”上述人士表示。
“国开行担保贷款的风险权重变化对资本充足率的压力并不大。”一位上市股份制银行人士分析,国开行担保的贷款,商业银行在计算风险权重时即便是由0上升为20%,还是低于一般性贷款(风险权重最低为50%)。因此,如果银行资本充足率高,可以不考虑风险权重变化的问题。
此外,由于这类项目风险不大,收益率略低于自身贷款,但高于资金成本,或者是高于在货币市场运用资金的收益率,如果有银行找不到好的项目,还会继续做这些项目。
上述上市股份制银行人士续称,如果银行自己手中的项目多,就可能需要考虑贷款置换的问题,因为占用风险资本而考虑退出贷款的银行应该是少数。
“商业银行对国开行债权的风险权重加大,是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充足率管理)的事情,对国开行的资金来源、发债都不会有影响。”国开行人士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