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七天(2009年1月9号至15号)有131款理财产品到期,但仅有34款理财产品问世,可谓入不敷出。春节临近,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一直在放缓,过去的几周,单周发行数从每周100余款逐步下降至每周50款左右。
又一批理财产品到期,可谓“八家欢喜两家愁”。到期的131款理财产品中,81%的理财产品实现了预期收益,这个比例较之前有所下降。未实现预期收益的多为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于这些理财产品所挂钩的期货、股票等品种的表现受市场大势拖累,致使理财产品到期无法满足事先设定的获利条件,因此投资者只能拿回本金,甚至于亏损5%的本金(部分结构性理财产品为95%本金保证设计)。结构性理财产品在新年伊始,再次给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投资于票据资产、货币市场的理财产品没有辜负广大投资者的信任,仍然表现良好,尽管目前新发行的此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已有所下降。少数投资于信贷资产的理财产品受降息影响,到期未能实现预期收益,但偏差不大,基本在0.5%以下。外币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体现了优秀的收益能力,过去七天到期的理财产品中,收益排名靠前的基本是此类理财产品,其委托管理期限以中短期为主。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的外币理财产品都实现了8%以上的较高收益率。
与稳健类理财产品表现良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截至1月16号,109款正在运行的QDII理财产品,仅有5款保持盈利,中国农业银行与渣打银行包揽了正收益的QDII理财产品。从盈利面来说,中资银行强于外资银行;从亏损程度来说,中资银行也要超过外资银行。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经济形势疲软,制造业持续萎缩,劳动力市场疲弱,股票市场振荡,商品价格出现下跌走势。受海外标的市场资产价值下跌影响,QDII理财产品收益出现下滑,其中直投或挂钩股票基金类和商品类下跌幅度较为靠前。
与理财产品收益表现相比,发行市场就显得平淡得多。34款理财产品中,12家中资银行占有31款;花旗银行发行了今年首款QDII理财产品,这是QDII市场沉寂了2个月之后的破冰之举。这款QDII理财产品采取了结构性产品设计,在投资期第一年可以获取固定收益,相比其它直投海外市场的QDII理财产品,稳健甚多,但是投资期长,就算挂钩标的走势符合产品设计,也需要两年以上时间才能够提前终止。
近期保本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保持了相对较高的水平,因为投资者对投资的安全性要求提高;而即使是非保本理财产品,其稳健的特点也在设计中有所体现。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仍然乏陈可新,投资于债券和货币市场、信贷与票据资产的理财产品占90%以上。
“短打”理财产品仍然盛行,3个月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占到一半以上。在目前状况下,流动性是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除了“现金为王”深入人心之外,投资者都在期待证券市场回暖,尽管这在现在看来还是一个梦想。国内证券市场已经在低位徘徊许久,众多资金舍股市而转银行,在2009年宏观政策的刺激下,证券市场回暖时能否及时介入,流动性至关重要。
外币理财方面,随着国内外币存款利率的下调,外币理财产品也进入了低收益期。过去几天发行的外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均跌至2%以下。近期经济数据的陆续公布导致汇率市场波动进一步扩大,投资者在如果兑换货币投资,一定要注意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