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行年内14款产品投向H股,看多为主,挂钩指数或个股
资本市场的活跃,又为银行理财产品设计拓宽渠道。自交行在年初最早推出投向A股的证券类信托产品后,光大银行也一口气推出了4款投向A股的系列资产配置产品。
据理财周报记者统计,最近以来投向A股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共有11款,根据产品公告统计,这11款产品的募集资金上限达140亿元。
理财产品股票配置最高80%
2007年,A股狂热的人气推高了指数,也吸引了众多理财产品将投资视野转向A股,打新股、FOF产品、证券集合理财产品等层出不穷。而随着上证综指从6100点一路下跌到1600点,该类产品中不仅有净值出现大幅亏损的现象,而且此类产品的发行几乎停止。
但是,总有敏锐嗅觉的投资人士。
当上证综指从1600点反弹至2000点、人们对A股是否会再度下探跌破1600点仍旧持怀疑态度时,敏锐人士则选择出击。
最早的便是交通银行。在今年1月中下旬,交通银行发行了2款投向A股市场的理财产品:“得利宝•天蓝5号”、“得利宝•宝蓝7号”。产品投资范围包括债券、股票、基金等多个领域。
2月中下旬,邮政储蓄银行推出了一款“天富系列4号第2期”理财产品,同样投向债券、基金、股票等领域。
4月初,建行、工行、光大、中行同时推出一款“现金选择权”产品,募集资金用于购买攀钢钢钒的股票。
当上证指数突破2500时,光大一口气推出了4款资产配置产品,每款产品募集资金上限20亿,投向债券、股票市场。
细究这11款产品,除4款“现金选择权”产品外,其余7款产品结构接近于“类基金”式运作。
其中,有产品规定权益类投资品种股票的配置最高不超过30%,如邮政储蓄银行发行的“天富系列4号第2期”便规定“固定收益类工具投资比例范围为0-100%,权益类工具投资比例范围为0-30%。”
当然,股票配置比例较高的产品,如光大推出的阳光资产配置计划4款子产品,名为稳健、增利、平衡和进取四个组合。在资金分配上,四个组合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配比逐步增加,从0、最高20%、50%至80%,而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配比则相应下降,从100%、80%、50%至20%。
每半年开放到每月开放
作为银行理财产品,大多不可提前赎回,只能在产品到期前才能赎回。但是这一类的证券类信托产品,则在赎回机制设计上越来越灵活。有3个月开放一次、每6个月开放一次,有每个月设开放日。
如“天富系列4号第2期”产品期限2年,本产品不开放申购;其中,封闭期达1年,封闭期结束时开放第1次赎回,之后半年开放第2次赎回。也就意味着投资者有2次赎回的机会。
交通银行的“得利宝•天蓝5号”则规定封闭期为6个月,封闭期结束后开放一次,之后每隔3个月开放一次,每个开放期最后一日起的5个工作日内可申购。
现在,流动性方面更有进步的是光大银行,其阳光资产配置计划4款产品全部设置成每月有一个开放日,更加便于投资者申购与赎回,更接近于基金的运作方式,这也使得投资顾问面临一定赎回的压力。
据悉,该计划的股票投资组合分设两个子信托,由华夏基金和嘉实基金分别管理。为激励顾问团队提升投资管理水平,光大银行还首次引入了投资顾问竞争机制,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让投资顾问在股票投资上展开竞争。
14款理财产品挂钩H股
除了这11款投向A股市场外,另有理财产品将眼光投向H股,以外资银行为主。全部是以结构性产品形式出现,这也意味着产品所募集的资金并不全部投向H股,只是将资金的利率部分购买了H股相关的期权。
来自普益财富统计,今年以来共有14款结构性理财产品投向H股。如东亚中国在3月底推出了一款“溢利宝系列18人民币保本理财产品”,就挂钩于“新华富时A50中国指数基金”与“恒生H股指数上市基金”,产品收益取决于两个挂钩标的表现的平均值。
该产品设计负责人、东亚中国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陈柏轩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中国市场方面,尽管部分行业难免受全球经济拖累,但中国概念仍可能成为率先走出危机泥潭的希望所在,在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高达50%的储备率坚实基础上,国家经济刺激政策已成效初显,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持续放大、投资者高涨情绪,为A股市场注入较强的动力。与此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股同样有机会受益于中国经济政策的刺激,且估值相对更为低廉。”
当然,在这14款产品中,主要以看多H股为主,挂钩指数与个股。如招行近期发行的“金葵花精选银行股票表现联动理财计划”,挂钩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四款H股价格表现,只要这4只股票价格不跌破初始价格的60%,产品就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