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详情页

网络诈骗套路深,揭秘高发诈骗套路

2022年09月07日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也呈高发蔓延态势。尽管社会各界都在持续、广泛地宣传防诈反诈知识,但形形色色的诈骗分子紧跟社会热点翻新诈骗套路,针对不同人群定制“诈骗脚本”,迷惑性极强、套路极深,等待着那些判断力不强、意志薄弱、偏听轻信、贪财大意的人中招上钩。下面盘点一下刷单返利、快递丢失理赔、虚假投资理财、冒充公检法、征信类高发诈骗套路。

     刷单骗局

    “刷单”是网店卖家付款请人假扮顾客,用以假乱真的购物行为,提高网店销量、信用度及好评,从而去吸引顾客的行为。“刷单”一般情况下骗的都是顾客,但今天我们要揭秘的这个骗局,骗的是“刷客”。

     网络刷单诈骗由于返利周期短、引流成功率高,已逐步演变成为诈骗之王,发案最高!方法多变!

     套路揭秘:步骤一:前期引流。诈骗分子在网页、短视频平台、社交软件等发布网络招聘刷单“日赚千金”、“足不出户、高额佣金”等信息,吸引受害人添加诈骗分子的联系方式;或以色情内容和免费礼物为诱饵,招募“刷单客”“点赞员”“推广员”。一旦有受害人“上钩”,即将其拉入“做任务”的聊天群。
步骤二:小额返利。加入聊天群后,诈骗分子会让受害人在群内领取“新手任务”,“任务”主要是提高平台商家、网店的交易量、信誉度,关注相关公众号、账号,为短视频点赞评论刷粉丝等。受害人完成“新手任务”后,诈骗分子会快速返还小额佣金,用以骗取受害人信任。
步骤三:诱导下载刷单APP。在受害人完成前期任务并获利基础上,诈骗分子通常会安排专人在群中散布其获得高额佣金的截图,引诱被害人下载虚假刷单APP做“进阶任务”。以任务升级、做大单任务产生联单赚取更多佣金、刷单任务有误需继续刷单,才能一起提现等话术,骗取受害人在刷单APP中垫资充值。实际是将受害人资金转入其提供的银行账户,而受害人的APP账户中显示的金额仅仅是虚拟数字。
步骤四:完成诈骗。当受害人完成任务想要提现时,诈骗分子将设置重重障碍,以“任务未完成”“卡单”“操作异常账户被冻结”等各种借口,拒不支付本金和佣金,甚至诱骗受害人加大投入,进而骗取更多资金。

    温馨提示:刷单是违规违法行为,国家法律法规、电商平台均明令禁止这种虚假交易,一切以“刷单返利”赚取佣金的均为诈骗,切勿抱有侥幸心理,切勿轻信陌生人的术语,拒绝刷单,保住自己的钱袋子,以防上当受骗。

    快递丢失理赔骗局

    网购在大家日常生活中是再普遍不过的事了,大家也免不了和快递公司以及快递员打交道!骗子们就是利用大家需要收发快递的机会动歪脑筋进行行骗!

    套路揭秘:步骤一:主动来电,骗取信任。骗子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收货人信息,冒充快递“客服”主动打电话谎称快递丢失,并许诺双倍赔偿等,诱导受害人不要与淘宝客服及卖家核实情况,通过添加微信的方式私下处理。同时在联络受害者时积极告之受害者所购商品的详细资料,使受害者坚信不疑。
步骤二:套取银行卡号等信息。取得信任之后,骗子再诱导受害人扫描二维码或带有危险的链接,目的是套取受害人账号、密码、验证码,实现对受害人银行账号的实际控制,进而盗刷银行卡或骗取钱财。
步骤三:引诱贷款转账。以转账需认证信用为名,要求受害人在借呗、百度、美团等渠道借款;同时发送经过编辑的截图,诱导受害人将借款转至指定账户。

    温馨提示:任何时候都不要在对方发来的网址链接上填写涉及银行账号、支付宝账号、验证码等个人信息,注意保护资金安全。快递丢失的一般处理流程是:快递公司查实物品价值等情况—快递公司将货款赔给卖家—卖家重新发货。所以,就算真的丢了快递,快递公司也应该是联系卖家,而不是购物者本人。

    虚假投资理财类骗局

    不法分子冒充“金牌讲师”利用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新的投资理财概念,以高收益、高回报为诱饵进行诈骗。受害人多为具有一定收入、资产的单身群体或热衷投资、理财、炒股的人群。
    套路揭秘:步骤一:获取信任。诈骗分子通过多种渠道锁定受害人并骗取其信任。锁定受害人的方式包括通过社交软件寻找受害人并建立联系、发布股票外汇等投资理财信息网罗目标人群、通过婚恋交友平台确定婚恋关系骗取信任等。
步骤二:承诺高额回报。在获得受害人信任后,诈骗分子采用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或谎称有特殊资源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方式,引诱受害人加入“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直播课、接受“股票大神”投资指导。
步骤三:实施诱骗。诈骗分子将诱导受害人在其提供的虚假网站或APP上投资,前期小额投资试水可获得返利,一旦受害人加大资金投入后,就会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并被诈骗分子拉黑,且虚假网站、APP无法登录。

    温馨提示: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投资。不轻易点击安装他人推荐的来历不明的APP。如需使用APP进行投资理财请先核实是否合法可靠。凡是涉及高收益的网络理财,一定要提高警惕。面对标榜“专业指导”“高额回报”“稳赚不赔”等网络投资理财推销,要保持清醒头脑,千万不要冲动跟随。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紧跟社会热点、不断迭代升级,造成的损失金额往往较大,广大群众深恶痛绝。此类诈骗让受害人深信不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诈骗分子通过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从而在诈骗过程中准确说出受害人姓名、工作单位、住址、身份证号等,具有极强的迷惑性。
    套路揭秘:步骤一:冒充公检法诈骗开场。自称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名下银行账户、电话卡、社保卡、医保卡等被冒用,或者身份信息被泄露,或者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包裹藏毒,或涉嫌散布疫情谣言、贩卖假口罩、违反疫情防控规定等违法犯罪,以此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或接受监管,进而实施诈骗。
步骤二:电话转接至“警方”。电话转接到“某地公安局”,在交谈过程中“警察”不断强调,该案件涉密,不得向任何人透露信息,且要求受害人保持联络,否则就要对受害人进行拘留并冻结其资产。
步骤三:“通缉令”“警官证”齐上阵。添加QQ或微信,向受害人发送虚假警官证、逮捕令;或者让受害人点开“假网站”查看“通缉令”,使受害人陷入恐慌并对骗子的话深信不疑。
步骤四:诱骗受害人下载诈骗软件,配合“资金清查”。要求受害人下载指定软件进行“资金清查”,并按指示填写银行卡账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填写完毕,受害人卡上的资金已被全数转走,至此,一起冒充“公检法”诈骗完成。

    温馨提示: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QQ和微信等社交工具办案。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互联网发送“通缉令”“逮捕令”。公检法机关不会在电话里要求受害者提供银行卡或者支付宝等信息。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请注意保护证据,立即拨打96110报警。

文章转载来源:中国光大银行科技创新实验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