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3日
国务院《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规定,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包括非法从事银行类业务、非法从事证券类业务和非法从事保险类业务活动等。参与非法金融活动,轻则会上当受骗、遭受经济损失,重则倾家荡产、血本无归。在这里向您科普几种常见的非法金融活动,希望大家能够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自觉远离它们。
一、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指的是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常见的非法集资有:
1、编造“一夜暴富”的暴利神话,承诺给投资者高额回报,集资后便立即转移资金携款潜逃;
2、编造虚假项目,打着“国家扶持”、“高新技术开发”等旗号,诱导不明真相公众投资入股;
3、有的不法分子利用亲情、友情、同乡等诱骗身边的亲戚朋友,以高额回报诱骗他们加入集资。
二、电信网络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电话、互联网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引诱受害人转账来实施诈骗。比较常见的几种方式有:
1、冒充熟人诈骗:不法分子盗取他人的QQ、微信号等联系方式,与受害人的家人或朋友联系,谎称自己因欠债、生病、车祸等原因急需用钱,让受害人帮忙转账;
2、冒充公检法、社保、银行等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涉嫌犯罪或个人信息泄露等,让受害人往“安全账户”转账,以证明清白;
3、冒充电商平台客服,通过短信等形式给受害人发送不明来源的链接、二维码,受害人信以为真进入非正规网站,泄露个人银行卡、身份证号等个人隐私信息。
三、虚假金融广告
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投放非法金融广告,弱化可能存在的风险,夸大未来的收益,来诱骗受害者参与非法金融活动。辨别虚假金融广告需要认清它们具备的几种明显特征:
1、存在夸大性描述,如“最好”、“最高”、“无风险”、“XX政府担保”等;
2、号称有“XX行业协会”、“XX专家”背书,或是冒用相近的“XX字号”;
3、利用金融监管部门对其的审核或备案程序,误导消费者该部门对其产品有保障;
4、广告的内容与其取得的金融业务资质不符,例如以投资理财的名义发布吸收存款的广告。
四、非法网络贷款
近几年校园贷、套路贷等非法贷款猖獗,不少自制力和判断力差的大学生、急需用钱的公众、想要“以房养老”的老人深陷其中,巨额债务让他们难以自拔,甚至为之走上自杀或是违法犯罪的道路。
以上是我们为您整理的几种常见非法金融活动的形式和手段,在这里要真诚的提醒您:一定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切记“贪小便宜吃大亏”,警惕非法金融活动产品宣传。多一分谨慎,多一分安全,才能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