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详情页

金融知识普及月:提升金融素养,普及基础金融知识

2021年09月14日

    近日,人民银行发布了《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报告显示,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为66.81。总体看来,我国居民的金融态度上表现较好,在国际对比中也具有优势,具体表现在我国居民应急储蓄较为充足,尤其是应对疫情下的经济复苏时,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而另一方面,从报告中我们也能看出,我国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具体表现为:公众对分散化投资等基本金融常识仍缺乏足够的认识,对金融投资收益的预期具有非理性特征,容易产生非理性的投资行为。

    所以在“金融知识普及月”这个节点,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为消费者普及基础的、生活中常见的那些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关知识。请大家拿出小本本记好哦。

    个人征信

    简单来说,个人征信就是关于一个人的信用档案,囊括了姓名、身份、联系方式等个人基础信息,还有贷款、信用卡还款记录、法院民事经济案件的判决信息等个人经济信息。个人征信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是不容忽视的,例如就业升职、出国签证、贷款审批等,都会受到个人信用报告的影响。

    所以在生活中,不仅要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密码、身份证等资料,合理安排自己的信用消费,有贷款、借款的还要及时还款,否则就会在征信报告中留有污点。  

    银行卡安全

 

2

      

    当今社会,无现金消费已成为主流,手机绑定银行卡就可以很潇洒的“滴”一声完成消费。但这样的方便快捷也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上面说到要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因为很可能被有心人拿去做诈骗、盗刷等不法交易。同时,更不要主动出租、出售自己的银行卡等金融账户,不法分子可能用这些账户行骗、转移资产,最后反而让你成为它们的“替罪羊”。

    支付工具使用

    现在大家最常见的支付工具就是俗称的“第三方支付”,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这样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大量涌现,随之而来的是个人信息泄露、资金被挪用、黑客侵入账户等风险。

    如何在使用支付工具时确保安全,这就要求我们首先保管好账号、密码、网盾等个人信息,不要轻信诈骗短信、电话里让提供账号、密码、验证码等手段。同时,不要随意点击收到的链接,更不要在非正规的网站进行网上支付。

    存款保险制度

   

3

 

         存款保险又称存款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设立专门的存款保险基金,明确当个别金融机构经营出现问题时,依照规定对存款人进行及时偿付,保障存款人权益。我国在2015年5月1日正式实施《存款保险条例》,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存款人权益。

    我们常见的各类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外资法人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受到保障。存款保险区别于商业保险,不需要申请也不需要交纳保费,是一种自动、免费享有的保障制度。

    证券期货基本知识

    证券,是用来证明券票持有人享有的某种特定权益的法律凭证,主要包括资本证券货币证券商品证券等。期货,是以某种大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

    开展证券期货业务,需要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取得相应业务资格。未取得相应业务资格而开展证券期货业务的机构,是非法机构。辨别是不是正规机构,可以通过证监会网站或当地证监局核实。

    有的不发分子以证券投资的名号,用“高额回报”来引诱诈骗钱财;有的还编造“境外上市”等虚假信息,忽悠消费者购买“原始股”……这些都属于非法证券期货活动,一定要擦亮双眼、谨慎投资。

    保险知识

   

1

 

        保险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契约经济关系,是人们应对风险的一种手段,也是规划人生财务的一种工具。除了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也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是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等。

    无论是哪种商业保险,首先要记住的原则是量入为出,根据自身经济条件购买;其次是家庭经济支柱有限,有条件再覆盖其他人;第三就是“先保命再理财”, 意思就是说先购买健康类的保险产品,再购买理财类的保险产品。

    投资理财知识

    储蓄、债券、基金、股票、外汇、保险……当今的投资理财方式很多,都是对个人或家庭资产的管理和分配,以期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在投资理财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理财渠道,不要因为高额回报或是熟人就轻信某些所谓“投资项目”;更要清楚认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在销售人员进行产品推介时,谨慎了解产品特性后(包括发行金融机构、风险性、资金流动性、收益率等),选择自己能够承受的产品。

    另外,非法集资必须要远离,所谓“高额回报”、“返点分红”都是非法集资人的噱头,跑路、资金链断裂等骗局会让人血本无归,且这样的损失由参与人自行承担。

    以上介绍这些,只是金融基础知识中的一小部分。要掌握更多金融知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除了积极配合金融机构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自我提升金融素养,更要重视与教育部门的协调、结合国民教育。近年来,人民银行持续同教育部、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部委保持密切的沟通协作,在中小学课程教材中,有机融入金融素养核心概念,从真正做到“金融知识普及,从娃娃抓起”。

    普及金融知识,提升国民金融素养,是一门需要持之以恒的功课。在全国上下齐心、金融机构主动出击、相关部门有力推动下,前途必将是一片光明。

上一篇:

下一篇: